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TVBS 更新日期:2007/10/23 16:46

減肥商品好幾百種,但是要怎麼減才會瘦呢?日前就有媒體報導說,多吃維他命C可以有效減肥,不過,也有專家提出,其實維他命B群也可以幫助減肥,這是因為維他命B1和B2可以幫助人體熱量代謝,排除體內囤積的脂肪,達到減肥的目的。

把一顆小小的錠劑丟到水杯裡,不到幾分鐘,裡面的液體變成橘黃色,這發泡錠裡頭,可是含有大量的維他命群。

營養師:「很多人會說他容易遇到,停滯期的問題,就是怎麼減也減不下去,最主要是因為我們在降低熱量的攝取,我們的基礎代謝率也跟著降低,所以這時候身體裡的B群含量,就要來提高。」

很多人想減肥,但往往吃盡許多藥品,效果不見得很好,日前有報導指出,說維他命c可以減肥,不過也有醫生主張,多攝取維他命B群也是個很好的減肥方法,因為B群是影響人體代謝的營養素,可以排除囤積的脂肪,但B群屬於水溶性,人體不會自行製造合成也不能儲存,所以只能每天靠「吃」來補充。

營養師:「B群的食物大多富含於全穀類食物,或是一些深綠色的蔬果,或是像一些小麥胚芽、啤酒酵母,或者是像一些鮭魚類食物,或者瘦肉類食物。」

但現代人生活忙碌,想減肥卻沒時間打理,所以減肥市場上就有業者推出口服錠和發泡錠方便服用,不過這些都只是輔助食品,想要瘦身,運動當然才是最好的選擇。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要瘦小腹! 
小腹是每個女人的可怕夢靨!但其實背後成因各有不同,如何恢復性感小蠻腰?對症下藥從多方面齊頭並進改善。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飲食西化 乳癌增加

〔記者王昶閔/台北報導〕衛生署癌症登記報告中,比較癌症成長趨勢五年資料顯示,以男性口腔癌、食道癌的成長最值得注意,兩種癌症發生率均為女性十倍,菸、檳榔是致癌重要原因。女性則以乳癌為防治重點,與飲食西化有關。

國民健康局比較連續五年資料,男性十大癌症「成長」超過一成的癌症,排行依次為皮膚癌(成長二十二.二九%)、食道癌(二十一.○九%)、口腔癌(十九.一九%)、攝護腺癌(十五.五二%)、直腸結腸癌(十五.五二%)。至於女性癌症則是乳癌(二十四.二一%)、子宮頸癌(二十一.六九%)。

不過,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表示,儘管男性癌症成長率以皮膚癌居首,但是皮膚癌的發生率相對低、存活率高,因此,成長率前五大癌症當中,以食道癌與口腔癌最值得注意,因為這兩種癌症的發生率高、存活率低,且的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十倍。

菸與檳榔 健康殺手

值得注意的是,就二十五歲到四十四歲青壯年男性而言,口腔癌是第一大癌症,衛生署直指菸、檳榔是致癌重要原因。

衛生署發現對二十五歲到四十四歲男性來說,口腔癌上升影響最重大,已經超越肝癌、肺癌成為頭號癌症。

男女癌症好發部位不同,女性以子宮頸、乳癌為前兩大癌症,但五年存活率均為七成以上,反觀男性的肝癌、肺癌,五年存活率僅一成多,而男性口腔癌的存活率也不到五成。

孔憲蘭表示,台灣全癌症存活率不如歐美,男性存活率只有美國的一半,除肝癌盛行外,也肇因早期癌症篩檢不夠普及、發現時多屬晚期。

癌症致死 亞洲佔一半

根據歐洲腫瘤醫學會最新的全球癌症統計數字,亞洲每年癌症死亡的人數,佔了全球一半。

就台灣發生率來看,男性前五大癌症為肝癌、肺癌、腸癌、口腔癌、胃癌。女性則為子宮頸癌、乳癌、腸癌、肝癌、肺癌。

雖然,子宮頸癌為女性頭號癌症,但發現期別較早,顯示子宮頸抹片篩檢奏效,原位癌治癒率近乎百分之百,衛生署呼籲有性經驗婦女,最少每三年定期篩檢。


檳榔致癌 衛署擬徵健康捐

〔記者王昶閔/台北報導〕國內口腔癌、食道癌發生率逐年上升,衛生署直指與嚼檳榔、吸菸盛行密切相關。繼香菸後,檳榔也成為國際公認一級致癌物,衛生署正研議開徵檳榔健康捐可行性,「隨檳榔樹徵收」、「隨袋徵收」、「隨檳榔徵收」都在考慮之列。

根據衛生署的統計,國內檳榔人口成年男性約佔十七點五%、女性約一%,總計約一百六十萬人,近年來比例上升、年齡層下降,青少年學生有超過一成嚼食過檳榔。

檳榔危害有多可怕?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高醫一項研究指出,吸菸者罹患口腔癌機率是不吸菸者十八倍,但若加上嚼檳榔者罹癌率則暴增為八十九倍,再加上喝酒則為一百二十三倍。

而台大公衛所的研究更顯示,一天嚼檳榔超過二十顆,罹患糖尿病風險增加為兩倍。

衛生署署長侯勝茂表示,吸菸、嚼檳榔雖是個人行為,但對人體傷害甚大,菸害讓健保每年蒙受三百億損失,政府立法管理的目標在降低吸菸率,因醫療費用由全民買單,有違公平正義原則。

國民健康局局長吳浚明表示,衛生署長程目標是以菸害防制工作為師,擬定檳榔稅法、檳榔危害防制法,做為徵收法源基礎。

菸品健康捐開徵以來,以價制量抑制吸菸率奏效,因而有開徵檳榔健康捐構想,目前正由學者研擬可行方案,包括檳榔管理、稅基、開徵細節、健保損失等。

吳浚明表示,開徵檳榔捐遠比菸品捐更複雜,檳榔不比香菸,既無品牌、檳榔攤管理又困難,要向檳榔攤課稅十分困難,由源頭徵稅較可行,例如隨檳榔樹徵收,但因事關農民利益,仍須取得平衡。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守則 教你找對保母

每當看到接二連三發生保母虐童的新聞,就讓為人父母者心痛不已,我想藉此機會分享與幾位保母交手的心得,希望我的經驗可以讓更多人學到如何選個好保母,以確保我們的「心肝寶貝」能在正常的環境中成長。

1.有錢不能買到愛心

大部分的父母為了想要孩子受到較好的照顧,都選擇付給保母「高標」的費用,三大節、母親節也都會循例送禮,然而就像金錢買不到真摯的愛情般,會待孩子如己出的保母,一樣不是金錢能買到的。反之,不會疼孩子的保母,給她再多的錢,孩子一樣被冷落在一旁!父母付出較多的金錢,說穿了,只能換取自己的「安心」。

2.有無經驗要考慮

許多未婚的保母說起專業知識頭頭是道,但實際操作的熟練度,及如何與幼兒互動卻缺乏實戰經驗,真的是照「書」養;有些持有保母證照者,面對如何幫軟綿綿、又易啼哭的幼兒洗澡時,常會緊張得手忙腳亂,而這些工作對帶過幾個孩子的婆婆媽媽而言,則人人有一套辦法,輕輕鬆鬆將這些棘手的事完成。

3.觀察保母家成員

保母家中成員接觸孩子的機會,有時是相當頻繁的,這些人的衛生習慣、是否有耐心,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,「虐嬰者」是保母家中「同居人」的案例,在新聞中常常是不勝枚舉。

4.傾聽孩子聲音

一歲以前的孩子多半不會藉由言語表達,因此父母應該利用孩子洗澡時,注意他是否有不正常傷痕、紅屁股等,以確定孩子是否在保母處受到良好照顧。

若是孩子看到父母來接時就吵著要抱、一直往門外看,或是在送到保母處時,孩子會緊抱不放,這些徵兆,家長一定不能輕忽,因為你的「心肝寶貝」正大聲的說著:我不要待在這裡!

5.不定期探望做抽查

採二十四小時托嬰的父母,孩子的狀況大都由保母透過電話告知,事實如何呢?絕對要眼見為憑!每天去探望一下,或是找個藉口突然造訪(其實是去抽查),這樣較能發現真實面,也可以讓保母時生警惕。

6.盡速換掉不適任保母

一般托嬰都會言明,結束托嬰應有預告期間,這適用於稱職保母,若發現保母有問題,為保護孩子還是應該盡快帶回,否則孩子在這段「預告期」中,會受到何種待遇令人憂心。

「雙薪家庭、只生一胎」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,「托嬰」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,奉勸為人父母者,在送幼兒出門後,還是要持續的關心,以免在不幸發生後,懊惱一輩子;因為對父母而言,再大的事業成就、再多的金錢都無法彌補孩子受到傷害的缺憾!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攝護腺肥---病患易頻尿 配偶也困擾

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

攝護腺肥大,不只是男人的問題!研究發現,超過九成的攝護腺肥大患者睡眠品質受影響,其頻尿、夜尿、睡不安穩等症狀,還會進一步影響夫妻關係,超過三成配偶表示,兩人已經因此缺乏肢體親密感。

對此,醫師表示,攝護腺肥大除了可以手術治療外,口服藥物的效果也相當顯著,甚至目前臨床嘗試使用「肉毒桿菌素」,初步也發現能迅速縮小攝護腺體積。

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郭漢崇表示,男性超過四十五歲後,攝護腺的生殖功能便逐漸下降,反倒因為容易出現攝護腺感染、攝護腺肥大等疾病,成為男人的負擔。估計六十歲以上的男人中,超過半數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。

一旦異常肥大的攝護腺擠壓了尿道,患者便會陸續出現頻尿、急尿、尿不乾淨、尿流細小等症狀,還有人因為攝護腺過於肥大,大到「壓迫直腸」,造成排便困難、慢性便秘。

國外研究並發現,高達九成二患者因為經常得半夜起來小便,又解不出來,睡眠受到影響,甚至有三成六的病患配偶表示,兩人缺乏肢體親密感、二成一常因此生氣或衝突、二成因此有距離感。

郭漢崇強調,「攝護腺肥大不只是中年男人的小問題,還可能是影響家庭幸福美滿的大問題」,及早就醫治療,可防止續發性的膀胱病變等發生。

郭漢崇表示,目前治療攝護腺肥大除了手術外,口服藥物—新一代五α還原抑制劑持續服用兩年,也能縮小攝護腺體積二成五以上。

此外,郭漢崇近來參與一項全球臨床試驗,以「肉毒桿菌素」治療部分急性病患,初步也發現能迅速讓攝護腺體積縮小,但治療後,必須持續配合用藥控制病情。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胃病元凶---幽門螺旋桿菌

文/郭佑啟

陳先生因上腹疼痛經檢查為十二指腸潰瘍,這已是第三度被診斷出十二指腸潰瘍。醫師說可能是幽門桿菌作怪才會讓十二指腸潰瘍重覆發作,並建議陳先生檢測幽門螺旋桿菌。陳先生一臉疑惑,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?和潰瘍又有什麼關聯?

幽門螺旋桿菌是寄生在人類胃黏膜內的一種螺旋狀革蘭陰性細菌。菌體光滑呈S形,有四至六條鞭毛,由於它可以產生多種、毒素,所以導致各種胃病。全世界約一半人口感染此菌,目前台灣地區的感染率約五十四%。

相關研究顯示,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,它在胃潰瘍的患者檢出率約七十%,十二指腸潰瘍的檢出率更高達九十%。臨床上以制酸劑治療潰瘍,潰瘍癒合並不難,但一年內潰瘍復發率高達六十%至九十%,一旦根除了幽門螺旋桿菌後,復發率明顯下降至十%以下,因此目前最新的說法是「無幽門螺旋桿菌則無潰瘍」,只要能根除幽門螺旋桿菌,就可徹底治癒胃炎和消化性潰瘍。

雖然經過二十幾年的研究,幽門螺旋桿菌的詳細致病機轉仍不十分清楚,有的感染者發病、有的不發病,即使發病也不盡相同,如:有人發生胃炎、有人發生潰瘍。幽門螺旋桿菌在全球感染率雖然超過五十%,但是相對而言,罹患各種胃部疾病:如慢性胃炎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癌,畢竟只是感染者中的一小部份,目前醫學界認為這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各種不同的毒力菌株有關。只有五十%的幽門螺旋桿菌具有細胞毒性,發病者可能感染了這些毒力強的菌株。

由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超過全人類五十%,而發病者僅佔其中一小部份,如果所有感染者都服用抗生素治療,勢必造成過重經濟負擔,且會導致抗藥菌株的產生及流行,因此並不主張所有感染者均需做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。

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法不斷的翻新,從早期的單一藥物治療,進而成為二合一、三合一,甚至四合一療法,而治療的基本原則即是:簡單、病患接受度高、療程短、價格合理,且要達到八十%以上的根除率。目前最常使用的根除法為三合一療法:包括質子幫浦抑制劑,再加上阿莫西林、克拉黴素、咪挫尼達等三種抗生素中的二種,療程至少為一週。

(本文作者為壢新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)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骨鬆症補充鈣質---配合三餐 避免結石危機

文/黃傳德

骨質疏鬆症是停經婦女常見的問題之一。適度運動,補充鈣質及女性荷爾蒙是臨床醫師常給予病患的建議。然而,對於尿路結石的病患,過度攝取含鈣物質到底會不會提高結石的發生機率?

一九九七年四月,由蓋利等人從事的研究顯示,補充人工鈣質會增加泌尿結石發生率,但高鈣的飲食反而能降低結石的產生率,原因在於經由食物得到的鈣質,在其吸收的過程中,能同時抑制草酸的吸收,因此反而減少草酸的濃度,降低了草酸鈣結石的發生率。而二○○○年國際骨質疏鬆症期刊的一項報告甚至認為,單純補充鈣片或再加上活性維生素D ,也都不會增加患者尿石的發生機會。

在去年五月的國際腎臟醫學期刊上,泰國曼谷Ramathibodi醫院也就此點爭議發表報告。醫師讓三十二名健康的海軍士兵參與研究,這些平均年齡在二十二歲上下的受試者,腎功能正常,也沒有結石的過往病史。他們被分為二組,第一組每日照三餐各服用一公克的碳酸鈣,第二組則在睡前服用三公克的碳酸鈣,二組的每日總量皆為三公克。

在連續服用一星期的藥物之後,研究者持續追蹤了受試者往後一個月的二十四小時尿液,分析其中的草酸鈣(calcium oxalate)成分,並利用公式運算以預測這些受試者發生尿路結石的機率。

研究結果顯示,接受鈣補充療法的海軍士兵,其尿中含鈣量均明顯升高,二組之間尿鈣量並無有意義的差異。然而,照三餐補充鈣質的第一組,其尿中草酸含量比起睡前才服用的第二組,卻大為減少。這表示,形成草酸鈣結石的機會也隨之降低。

也因此,該份報告建議,正在進行鈣補充療法的病患,最好配合三餐飲食,而非在空腹的情況下服用藥物,以儘量免除尿路結石發生的情況。

(本文作者為雲林虎尾天主教若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)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女人天敵---->多囊性卵巢症候群

文/楊鵬生

少女有多囊性卵巢時,會有肥胖、寡經、冒痘痘的困擾,在熟女身上,則有不孕的危機,所幸兩者都有適當的藥物可以改善。

李小姐今年二十八歲,身材稍胖,月經不規則一直困擾著她,她聽說初經那幾年月經不規則是正常的,所以剛開始時,她也不以為意,但從初經到現在,她的月經一直都不規則,有時甚至一連幾個月都沒來;臉上長痘痘也是她的煩惱,後來經婦產科醫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。

多囊性卵巢這種病專找女性麻煩,青少女罹患會有肥胖、寡經(月經週期較長)、冒痘痘等困擾,熟女患者可能併有不孕症,臨床上因多囊性卵巢而不孕的人,佔整個不孕病患的一大部分,但這並非表示多囊性卵巢一定會不孕。

多囊性卵巢病人的男性荷爾蒙常過高,這也是造成痘痘的原因,當病患的壓力大時,身體會產生更多的男性荷爾蒙來應付壓力,痘痘便更嚴重了。

為什麼叫做多囊性卵巢呢?醫師利用超音波檢查病人卵巢時,可發現有許多小卵泡圍成一圈,就如同珍珠項鍊一般,文獻上就是以珍珠項鍊來形容多囊性卵巢。正常情形來說,女性每個月經週期會有一顆卵泡長大、成熟、而排卵,但多囊性卵巢患者卻是卵巢內有許多未成熟的小卵泡,長不大、不成熟、也不排卵。檢查患者的荷爾蒙,可以發現黃體刺激素(LH),明顯地比濾泡刺激素(FSH)濃度來得高,有時還高了好幾倍。

健康的女性,除了排卵期外,LH的濃度不會太高,當LH升高時,可刺激卵巢排卵;但在多囊性卵巢患者體內,LH隨時都很高,病人不排卵,並且在高濃度LH長期影響之下,卵子品質不佳。不排卵與卵子品質不佳,便是造成不孕的主因。

對於還不想生育的女性來說,有些避孕藥有抗男性荷爾蒙的作用,可避孕且讓月經規則,還可治療多毛症以及青春痘,可謂一舉數得。避孕藥入選人類二十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,經過數十年來的研發改進,新的藥物與配方對身體的副作用已降低許多,有些文獻甚至指出,現在的避孕藥好處比壞處還要多,患者也可每服用三個月,就休息一個月不服用;因為長期月經不來,日後容易罹患子宮內膜增生,甚或子宮內膜癌,因此患者不宜放任月經太久不來。

多囊性卵巢的不孕病人,有人只要服用排卵藥便會懷孕,有人因卵子品質較差而不易受精,需要做試管嬰兒。臨床上依病況的嚴重程度,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,通常從簡單的排卵藥治療開始,也可以加上打排卵針或做人工受精,並非每個病人都要做試管嬰兒才會懷孕。

(本文作者為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)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
孩子喊痛要注意

文╱張棋楨

十二歲的陳小明(化名)是學校的足球健將,最近感到下背部隱隱作痛,起初不以為意,只當作是閃了腰,後來發現晨起或天氣變冷時,背痛或僵硬的情況最糟糕,接下來有時腳後跟疼痛,也出現手指關節腫脹。家長帶他去復健治療,但無法減緩症狀,經建議到風濕科門診求醫後,被診斷為「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」。

僵直性脊椎炎在十六歲以前發病的,稱為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。它是青少年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關節炎或風濕病。據知名的風濕病期刊調查發現,此病的罹患率為千分之一,男比女為十比一,發病年齡多在八歲以後,十至十四歲是發病高峰。此病與遺傳因素相關,患者有HLA-B27(人類白血球抗原)的遺傳標誌機率為九十五%。

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發病緩慢,常不為患者所注意。其主要影響的部位在骨盆腔內的薦腸關節及脊椎,即從薦腸關節由下而上侵犯腰椎、胸椎和頸椎。患者偶爾有腰背或臀部疼痛或僵硬,經過數月或數年後,症狀逐漸加重,常在半夜痛醒且翻身困難,清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時腰背僵硬尤為激烈,活動後可緩解病情。

其他的臨床表現包括:

●四肢關節:侵犯的關節是以下肢大關節非對稱性為主,如髖及膝關節腫脹,也可導致小關節如手指或腳趾的瀰漫性腫脹,形似臘腸,稱為臘腸指(趾)。

●肌腱:患者在病程中常出現膝蓋肌腱、足跟腱或其他肌腱附著處疼痛、腫脹發紅,特別是因足跟肌腱炎伴隨腳底筋膜炎,而無法下地走路的「足跟痛」,最具診斷價值。

●皮膚黏膜:可有皮膚紅斑、口腔或外生殖器潰瘍。

●眼:復發性虹彩炎是此病的特徵之一,其表現為怕光、流淚、眼紅、視力模糊,因此對於青少年男性如發生不明原因的虹彩炎,要高度警覺。

●內臟器官:此病波及心臟或肺時會有心律不整、乏力、氣喘等症狀。

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病期,恰好在國中、國小,孩童特別好動的時間,因此家長常將孩子出現關節、腳跟疼痛等症狀,誤以為是成長痛,或運動碰撞所造成的疼痛,再加上年齡越小者往往不能確切反映自覺症狀,所以此病無法早期診斷和正確治療,致使病情慢慢進展延宕到脊椎變形才求醫。

其實這種病診斷不難,最主要是病人家長的關心及醫師的警覺心。年輕人若有連續三個月以上之腰痠背痛或臀部疼痛,就必須考慮到僵直性脊椎炎的可能性。

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可由三方面著手:

●衛教:讓病人及其家長了解疾病的本質,應注意日常作息運動事項,如避免受傷或激烈衝擊性的運動。

●藥物治療:以口服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為主,必要時,需使用免疫調節劑,如磺銨賽拉金或氨基甲基葉酸,而嚴重時,可以用類能固醇脈衝治療,並輔以薦腸關節的關節腔注射。

近幾年來,免疫學及基因工程的進步,各種生物製劑相繼問世,其中抗腫壞死因子製劑可大幅改善病情嚴重之患者。

●物理治療及復健:積極鼓勵患者游泳,或做胸部呼吸訓練,以達到加強腰背及心、肺功能目的。

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的病情進展較緩慢,預後還好,適當治療不會遺留殘障。但髖關節被破壞或關節腔變窄導致關節僵硬功能受損時,便需進行關節置換手術。

(本文作者為北醫大附設醫院及萬芳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)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般人光看到「退化」兩個字就知道是一種老化的意思,沒錯,就跟機器用久了零件會磨損是一樣的道理,骨骼是撐起人體的支架,骨與骨之間的關節之所以活動自如就是靠關節的軟骨與滑膜,一旦使用過度或是施力不當都會使關節處的軟骨與滑會被消耗掉,原本光滑的關節軟骨產生了缺口裂縫、甚至退化,因而出現紅腫、發炎、疼痛的現象而出現

這種情形雖然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,但不是人人都會發生,就如同一部機器的使用年限有長有短,有的人懂保養,正確的使用,可使使用年限延長,其原因就在,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者大部分在年輕時,對關節不當施力而使得隨著年齡的增加,退化性關節炎也就出現了。

退化性關節炎最常發生於手指關節、膝蓋、臀部的髖關節,以及脊椎的頸椎及腰椎部份。若是發生在手指關節容易造成手指的變形、疼痛;膝關節容易造成疼痛、膝關節僵硬,行走的困難,不能蹲,上下樓梯尤其痛苦,甚至連走路都會痛。發生在脊椎會形成所謂的骨刺,不但疼痛,還會有神經壓迫的問題。

哪些人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:

五十歲以上:因為年紀大關節使用過度。

肥胖:重力的關係容易發生在膝關節及關髖節。

長期工作或運動衝擊關節,或是關節曾經受傷者較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。

該如何預防:

Ø          年輕時就應該做些簡單的體操,或是肢體伸展運動來強化骨骼韌帶,以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出現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走路不要連續走太久,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,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道路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盡量保持理想體重,以減輕關節的負擔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最後,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,都是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發生。


有哪些警訊呢?

1.          關節出現的疼痛,並非突發性的,它會緩慢且逐漸發生,並且超過三天以上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,明顯的關節腫脹,活動困難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關節處的皮膚出現發紅發熱的現象。

臨床上的治療:

1.          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,傳統上多給予口服消炎藥、止痛劑,以及注射類固醇來減輕症狀、緩解疼痛,其他的關節保養藥品如:糖蛋白(glucosamine)與軟骨膠(chondroitin),或是復健等的物理治療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關節嚴重磨損或變形時,可能就要考慮換個新的人工關節才能徹底改善病情。

退化性關節炎日常生活該注意:

Ø          配合復健來治療,可做一些肢體關節的伸展運動,增加關節活動範圍,及矯正關節的不當受力。

Ø         患部在非急性期(非紅腫熱痛時)可以熱敷,或泡溫泉,藉者著熱療可有改善局部血循,促進新陳代謝。

Ø     對於發生在膝蓋、髖骨以及脊椎部位的關節為避免增加關節的負擔,盡量控制體重,以免加重關節的負擔。

Ø          若發生在膝關節或髖關節,平時可以拿拐杖或助行器行走,減輕關節的受力,並且避免過度使用關節。若有需要可頸椎可以戴上頸圈支持頭部,膝蓋可以穿上護膝,腰椎也可以穿上護腰或背架,穩定關節,減輕關節承受的重量負擔,這部分可與骨科醫生或是復健科醫師商量。

      家中有長輩者,或年紀大的人,如果平常記得量量血壓,記得控制血糖,但也不要忘了,多多照顧您的關節,合適的運動與休息,懂得好好保養,就可以延長關節的使用期限哦! 

相關網址:http://health.yahoo.com/health/dc/001243/tn.html

http://health.yahoo.com/health/dc/001243/1.html     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症狀,大危機,你的免疫系統在叛變

疲倦、痠痛、關節僵硬、發燒、手腳冰冷、背痛……,有一種疾病,一旦發病,目前沒有藥能完全治癒,只能想辦法控制,否則嚴重時會喪命。你會是其中之一嗎?九個方法幫你降低風險。

七、八年前,林玉芳(化名)任職的公司即將成立,她無暇顧及已好幾個月嚴重咳嗽、發冷等感冒症狀,拚命忙著策劃相關行銷專案,只想撐過就好。

新公司成立後,身上幾處大關節卻開始輪流痛,一會兒這裡,一會兒那裡,跑來跑去。尤其手腕,常一痛就持續兩、三天。3個月後,她早上醒來常全身僵硬、不靈活,不能馬上起床。

認真工作的她終於在同事不斷催促下求醫,抽血檢查後被告知「慢性狼瘡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都呈陽性反應」。那年,她才30歲,青春正美好。

硬皮症、紅斑性狼瘡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膠原病……這一串令人似懂非懂,望之生畏的怪病名,有個共同語言:自體免疫疾病。

事實上,還有其他幾十種的病名,從非常陌生的,如天皰瘡,到熟悉一點的,如乾癬、僵直性脊椎炎、第一型糖尿病(是的,它也是),都屬於這一大群疾病。甚至像甲狀腺機能亢進,有六~八成肇因於也是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的葛瑞夫氏症。

很多時候,危機總是被大大忽略掉。

醫界發現,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差異很大,端視哪種疾病而定。不過,有一群很常見、非特異的症狀,卻常伴隨不同的自體免疫疾病,尤其是膠原血管類的疾病(例如紅斑狼瘡、類風濕關節炎、硬皮症、乾燥症等)。這些症狀包括:疲倦、頭暈、不適、輕微發燒。而這樣的症狀,誰不曾有過?

本身有紅斑性狼瘡,二十多年來在病友團體中持續幫助其他人的龔麗娟說,一些病友發病狀況很像感冒。也有不少人一開始發病,免疫系統就攻擊腎臟,造成水腫,結果病人誤以為發胖,拚命減肥。

又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在中年。有的病友四十幾歲這裡痠、那裡痛,覺得理所當然,持續做指壓、按摩、推拿,根本弄錯方向。

即使醫生,面對變化複雜的自體免疫疾病,也可能難下診斷,甚至誤判。

 

留心警訊,救你一命

但在這些千變萬化難纏的疾病前,有一些身體警訊,還是好心地預告接下來的災難,端視你能否留心注意,尤其如果正值生育年齡。

例如,早上覺得膝蓋有些僵硬。你可能心想「大概運動過度了!」但如果繼你上次劇烈運動後已經過了好幾個星期,膝蓋還是僵硬,可就不尋常了。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,而且通常喜歡找上三十幾歲的人。

「尤其是年輕女孩子,關節腫脹是很重要的警訊,」台北榮總林孝義主任提醒。

而有些女性常覺得手腳冰冷、十指毫無血色,可能也隱藏重要徵兆「雷諾氏現象」(Raynaud's phenomenon):遇冷或情緒不穩(如緊張)、壓力增加等情形時,因為血管收縮,手指甲、腳趾變蒼白、發紫,一段時間後,變紅色或紫紅色。

台大 江伯倫 教授指出,「整個生活環境要注意!」

保有健康之道,或可降低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。這包括飲食均衡、多運動、睡眠充足、作息正常等,以及:

1.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 
如果有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,要特別注意。如有必要,也可抽血檢測有沒有特定基因、抗體。但家族成員可能不一定得同樣的疾病。例如,外婆有類風濕性關節炎,媽媽有紅斑性狼瘡,而女兒有糖尿病。台中榮總藍忠亮副院長建議,如有紅斑狼瘡或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,生病時(尤其是莫名出現的症狀)可主動告知醫生,協助診斷。

2.戒菸 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新環保健康時尚 帶水壺

在巴黎,服裝設計師皮爾卡登設計水壺鼓勵巴黎人多喝水。
在紐約,大家穿上「I Love NYC Tap Water」的T恤。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本最熱門瘦身法大公開 慢減肥Slow Diet

如果你不想遭遇復胖的打擊,更不想犧牲健康,快來看最新方法。
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index.jsp?page=1&id=3996

 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便車與選擇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給你講一個故事 ﹕

   
癌症細胞 - 作者:李家同
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喝茶(高山茶、烏龍茶、綠茶、東方美人茶、紅茶等(指充泡式,順便一提,茶葉要選台灣Formosa生產的,這樣才是愛台灣啦!))、喝開水,的確是最好的選擇!

汽水製造過程 --- 少喝為妙

上個禮拜我去參加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,其中有一門課在講健康飲食,我們做了一個實驗,才短短幾分鐘,我們就做出了美味的XX沙士(味道一模一樣)。

基本上汽水主要由下列五種化學原料所組成:

色素: 賦予飲料美麗的顏色

可樂香精: 添加香味以增加口感

檸檬酸: 抗氧化劑, 糖果的酸味劑,也可用作清洗劑

三偏磷酸鈉:硼砂的代替品,用來增加食品的口感

小蘇打粉: 用來產生汽水的氣泡

糖:廠商為了降低成本,都會用比較便宜的糖精 (也是化學原料)來代替

有些化學藥劑味道刺鼻難聞(沒有人想會去吃那種東西),可是全部混在一起之後,卻變成人人喜愛的飲料,真是恐怖

把各種化學原料加到水裡

最後加入小蘇打粉

攪拌一下,大功告成,一杯可口的沙士就做出來了,前後花不到三分鐘。一杯可樂的成本可能不要三塊錢,卻可以賣到 20塊,實在好賺!

原來我以前喝的汽水都是一堆化學原料,以後我再也不敢喝可樂或汽水了。

喝水最健康!

 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食物裡面並無血清素,只有促進分泌血清素的食物!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英國Birmingham大學的John Gorgon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在最近的研究指出,血清素(serotonin)具有抑制淋巴瘤細胞生長的作用。
最初,John Gorgon教授與其研究團隊主要想探討『正面思考』能掌握、戰勝疾病的神經化學基礎。他認為,在許多的疾病上,包括癌症..等,病人正面的思考都有助於病情的好轉,但究竟原因為何?正是他想深入探討的。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不知道的蔬菜禁忌!

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