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病元凶---幽門螺旋桿菌

文/郭佑啟

陳先生因上腹疼痛經檢查為十二指腸潰瘍,這已是第三度被診斷出十二指腸潰瘍。醫師說可能是幽門桿菌作怪才會讓十二指腸潰瘍重覆發作,並建議陳先生檢測幽門螺旋桿菌。陳先生一臉疑惑,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?和潰瘍又有什麼關聯?

幽門螺旋桿菌是寄生在人類胃黏膜內的一種螺旋狀革蘭陰性細菌。菌體光滑呈S形,有四至六條鞭毛,由於它可以產生多種、毒素,所以導致各種胃病。全世界約一半人口感染此菌,目前台灣地區的感染率約五十四%。

相關研究顯示,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,它在胃潰瘍的患者檢出率約七十%,十二指腸潰瘍的檢出率更高達九十%。臨床上以制酸劑治療潰瘍,潰瘍癒合並不難,但一年內潰瘍復發率高達六十%至九十%,一旦根除了幽門螺旋桿菌後,復發率明顯下降至十%以下,因此目前最新的說法是「無幽門螺旋桿菌則無潰瘍」,只要能根除幽門螺旋桿菌,就可徹底治癒胃炎和消化性潰瘍。

雖然經過二十幾年的研究,幽門螺旋桿菌的詳細致病機轉仍不十分清楚,有的感染者發病、有的不發病,即使發病也不盡相同,如:有人發生胃炎、有人發生潰瘍。幽門螺旋桿菌在全球感染率雖然超過五十%,但是相對而言,罹患各種胃部疾病:如慢性胃炎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癌,畢竟只是感染者中的一小部份,目前醫學界認為這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各種不同的毒力菌株有關。只有五十%的幽門螺旋桿菌具有細胞毒性,發病者可能感染了這些毒力強的菌株。

由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超過全人類五十%,而發病者僅佔其中一小部份,如果所有感染者都服用抗生素治療,勢必造成過重經濟負擔,且會導致抗藥菌株的產生及流行,因此並不主張所有感染者均需做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。

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法不斷的翻新,從早期的單一藥物治療,進而成為二合一、三合一,甚至四合一療法,而治療的基本原則即是:簡單、病患接受度高、療程短、價格合理,且要達到八十%以上的根除率。目前最常使用的根除法為三合一療法:包括質子幫浦抑制劑,再加上阿莫西林、克拉黴素、咪挫尼達等三種抗生素中的二種,療程至少為一週。

(本文作者為壢新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瓊慧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